诚信教育|全国“质量月”知识宣传
什么是“质量月”活动?
“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是在国家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并发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于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的为期一个月并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的质量专题活动。
“质量月”活动的由来
我国于1978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质量月”活动。当时正值“文革”结束,国民经济正处于缓慢恢复期,许多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生产效率低以及质量较差等问题。为此,原国家经贸委于1978年6月24日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开展“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决定9月份在全国工交战线开展“质量月”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
“质量月”活动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质量月”活动
1978年8月31日,原国家经贸委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了全国“质量月”活动广播电视动员大会,出席会议的有李先念、余秋里、方毅、陈慕华、王震、谷牧、康世恩等7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动员大会召开后,由原国家经委主任及副主任带队、国务院各工业部门的领导参加,分头到全国各地检查产品质量。
“质量月”活动中止
1985年,在连续开展了7届“质量月”活动后,“质量月”活动的各项内容已基本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为避免在一年里设置过多的专题活动月,国家决定停止“质量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部署,但“质量月”活动的相关内容仍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重新恢复“质量月”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全社会对质量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6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明确提出要继续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因此,从1997年开始,我国又正式恢复了一年一度“质量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部署。
“质量月”活动形式不断丰富
1997年至2010年,为搞好每年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联合发出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的通知,提出当年的全国“质量月”活动主题,部署当年的全国“质量月”重点活动,召开主题大会、开展大规模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宣讲《质量振兴纲要》、拍摄质量月主题公益电视广告、举办质量知识竞赛、组织开展“五查一访”、表彰质量管理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及打假活动,表彰名牌产品、宣传展示名牌战略成果等。
颁布质量发展纲要
2012年2月,国务院颁布《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规定:深入开展全国“质量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质量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质量舆论宣传的渠道作用;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提升整体质量水平;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鼓励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强化诚信自律,践行质量承诺,树立对社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质量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不断规范“质量月”活动
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也明确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加大诚信企业示范宣传力度,树立诚信典型,深入开展诚信主题活动。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