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沾图荐书】时代尘烟下的“小人物”与“大历史”
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共评选出获奖图书19种,推荐图书38种,今天和小图一起悦读文津,品味经典吧。
第18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获奖图书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罗新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1923年,在洛阳城东山岭头村出土了一方北魏女尼的墓志,正是这一方墓志,使得这位名为“慈庆”的墓主人生平得以重见天日,没有化作青烟散入虚空,也正是因为这一方墓志,引得很多历史学家能够从中一窥那遥远的往昔,还原那些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事件与事实。
根据墓志,慈庆生于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在孝文帝时期出家,出家之前是北魏皇宫中的一名宫女,俗名王钟儿。她生长于南朝刘宋的中下层官僚家庭,嫁给了有同样社会等级的夫家。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发起内战,战火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王钟儿被迫卷入,家破人亡,被虏掠到北方,沦为卑贱的、命如蝼蚁的官婢。那一年,王钟儿三十岁,对于她来说人生发生了惊天巨变,失去了自由,剩下的便是为奴为婢的余生。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意外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她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在八十六岁高龄离世,度过了这种为奴身份的漫长余生。
罗新老师在编写这本他认为的“小书”时,面临着定位的困惑。既要在大众读物和学术著作中找到平衡,还需兼顾叙事的趣味性和学术的严谨性。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罗新老师希望这本书既能保持他的专业追求,立足学术,又能够讲好故事,引人入胜。罗新老师试图以王钟儿的眼睛去看她身处的时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宫女都还原为具体的人,观察他们面对权力时的喜悦、疑惧、张狂和绝望……随着王钟儿人生故事展开的,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历史,以及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
历史是写作者对过去的观察与表达,我们读到的历史并不等于过去。历史具有无限可能,但呈现出来的历史是有限的。当人们试着讲述过去时,就是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划下了一条直线,而这条直线所指引的方向,即是“未来”。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讲述过去。因此关注普通人和边缘人的历史,也是希望如同你我一般的芸芸众生,能够成为未来讲述内容的主角。这既是历史学家的使命,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