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温度•润沾化•书香‘飘起来’】沾图展览——我和“海派文化”有个约会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
上海,这座不夜城
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彰显着其独特的海派文化
从建筑、舞台到文学
无不充溢着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小图邀您共赏
“上海民国时期的老画报汇展”
海派建筑

位于外滩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部
从喧嚣繁华的外滩
到市井烟火的石库门
历经沧桑的海派建筑随处可见
西式风格与东方韵味互相融合
怀旧又摩登

石库门
石库门是上海里弄住宅的基础单元
因大门外有一圈石头门框而得名
它源于江南传统民居
后期融合了西式建筑的联排布局
老虎窗、门楣、人字山墙
充满海派特色

人字山墙
海派舞台

沪剧《早春》演出剧照
在承认经典的前提下另铸新经典
是海派舞台的最大特点
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
沪剧、越剧、昆曲、评弹等剧种
与话剧、芭蕾舞等舶来品
既百花齐放
又彼此融合

话剧《漂洋过海来看你》演出剧照
海派文学
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
长期影响着文学创作
上海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
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了艺术再现
最终形成了海派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海上花列传》
自清末小说《海上花列传》诞生以来
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与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开始在海派文学中出现

现当代女作家张爱玲(1920—1995)
20世纪4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海派文学的各种传统
终于在都市民间的空间里
综合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范畴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封面
海派建筑、舞台与文学
作为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
突出表现了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
让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上海这座文化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