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沾图展览】“汉字——中华文化的津梁”
2024年是中日韩三国合作启动25周年。
2023年11月15日,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发起了
“中日韩精神——2024年度汉字”活动。
上一年度高票当选的是“和合”二字。
1446年,朝鲜世宗大王李祹颁布
《训民正音》,
标志着韩国文字的诞生。
在此前的千百年间,
汉字一直是朝鲜半岛唯一的书写系统;
在此以后的四百余年间,
汉字成了朝鲜半岛的官方书写系统。
直到今天,
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标注有中文名字。

《训民正音》书影
韩国人的身份证
日本是目前全世界汉字普及率排名第二的国家。
其实,在中文传去日本之前,
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
汉字被用来标记他们说的话,
对于汉字的表意,
日本人有自己的理解习惯。
这也是许多中文汉字与日本汉字意思不同的原因。
与韩国一样,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也以中文为官方文字。
日本早期官方正式书函、文献、典籍等
完全是用汉字书写的。
即便在表音符号“假名”出现后,
汉字的正统地位依然根深蒂固。

日本留传最早的正史《日本书纪》书影
带有中文字样的1984年版1000日元
可以说,
汉字文化是构成东亚文明共同体的基础。
但即便如此,在20世纪的一百年间,
汉字也曾遭遇过两次生存危机。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曾用罗马字母注音汉字,
这一实践成为后来“汉字拉丁化”的源头。

1939年发行的《中文拉丁化课本》
拉丁化汉字
20世纪初,受世界文字表形、表义和表音“三段论”的影响,
加之当时国人对汉字缺乏自信,
一些思想激进者认为汉字落后,
主张废除汉字,
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文学大家。
后来因为方言、同音字等问题,
汉字拉丁化半途而废,
以简化汉字代之。

丰子恺漫画《今昔对比》
20世纪70年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汉字遭遇了科技的挑战。
海内外华人经过不懈努力,
先后开发出多种汉字操作系统和输入法。

1983年,《光明日报》刊载
“二十六键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研制成功”的新闻
汉字输入法的努力与成功,
无论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
都体现了炎黄子孙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
赤子之心与挚爱之情。
历史悠久的汉字,
饱经风霜磨难而生生不息。
本周我们推出“汉字——中华文化的津梁”展,
和小图一起来“认识”汉字。